详细信息
读《周恩来传》有感
发布日期:2022-07-31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寸寸丹心为国则刚

——读《周恩来传》有感

白城供电段 刘姜雪

 

据实讲,开始对周恩来感兴趣是因为他帅气的外表和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什么样的一个人那么美好的笑容下在国家积贫积弱时面对世界各国打压的时候毅然提出力求公正和平的宣言,这个魅力与魄力并存的外交官形象背后,一个真正的周恩来需要我们更进一步去认识。

周恩来1898年3月出生于江苏淮安一栋雅致的上流社会的住宅之中。周恩来出生时,家族辉煌不在,父亲玩世不恭、与世无争,母亲出身于杰出的地方官宦家庭,漂亮、优雅、大方。周恩来年幼时几经领养,却受到养母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坚定理想信念,常怀爱国情怀

周恩来10岁时,由于生母和养母双双离世和家境原因,周恩来跟随四伯父去东北生活,在沈阳念小学。在此期间,他接触到很多启发他的老师、朋友,他们将国内国外正在发生的事件讲给周恩来听,正因如此,小小的周恩来才能在老师提问时说出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周恩来总理在10几岁的年纪就心怀国家、立志报国。事实证明,他不是在说大话,而是不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承诺。

周恩来通过努力考入南开中学,在第一个学年里,写了一篇文章,激励同学们尽可能地为国家而努力学习,肩负起中国未来的责任,这是一种信仰与爱国热情的混合物。1916年9月,袁世凯死去了,中学时期的周恩来面对军阀们商讨如何割据事宜的情形,写下了一首政治评论诗:茫茫大陆起风云,举国昏沉岂足云;最是伤心秋又到,虫声唧唧不堪闻。“半成熟”的周恩来在对同学们及其他人讲中国需要搞工业化,需要唤醒民众沉睡已久的爱国之心和使社会关系现代化。虽然那时的他是带着功利主义去完成理想的,但结果导向却是正确的。

 

站稳政治立场,心存破碎祖国

高中结束后,周恩来急于学习先进理论挽救中国,在好友的帮助下到日本,但他并未进入大学,而只能通过选修课程学习知识。在此期间,他受到河上肇博士《社会问题研究》的影响,接触到了社会主义理论。五四运动发生后,周恩来毅然回国加入到救国行列。他任《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的编辑、带领天津学生团体进行过多次游行、抗议,不久后,周恩来被捕,但是他在狱中也不忘抓住机会宣传爱国主义思想,用表演和知识警示他们,在多方努力之下,他们被释放。

周恩来等人在巴黎成立旅欧少年中国共产党,回国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借此身份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此期间,他与邓颖超结婚,夫妻二人是共产主义革命者之间的结合。南昌起义前夕,周恩来动身去南昌组织前敌委员会,甚至连妻子邓颖超都不知晓。经过不断的革命与战斗,周恩来以自己独有的政治敏锐观察力和决策能力脱颖而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周恩来毛泽东等人决定放弃根据地,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指导地位,这其中不乏周恩来的功劳。

奉献毕生精力,投身国家发展

在筹建新中国的时间里,周恩来草拟了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则,即非共产党国家应该承认新中国具有自己的内政主权,正式给予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资格。新中国成立,周总理这个亲切的称呼就随之诞生了。为了为新中国赢得外交权,周总理常常每天工作20小时,但他仍然生气勃勃、保持活力。1954年,周总理去日内瓦参加会议,与各国外交官洽谈,最终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方针,对当时乃至是现在的外交事业都具有强烈影响。

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在出访欧洲时,为中国正发生的事进行了辩解。他说:“我们决心清楚几千年来剥削阶级用来毒害人民的所有旧思想、旧文化及旧的传统习惯,并用无产阶级的新思想和文化来取代他们。”可以看出他们对旧社会的痛恨程度是如此之深、对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的渴望如此强烈,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初衷是好的。他后来曾说,我确实犯过路线错误,但你能说我是不革命的吗?是啊,周恩来可以说是革命的全程参与者,这个谈笑风生的人为新中国找到了很多朋友,他对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更是显著而又卓越的。

周恩来担任总理期间针对两个侄子的工作问题,只是说一句“我帮不上什么忙”。

周恩来总理用他的一生向我们展示了一代领袖的爱国敬岗之心、爱民尽责之诚。作为新时代铁路青年,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以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在国家、国铁集团、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奋发上进,为服务人民、保障安全、促进铁路发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